您的位置: 中国安防协会网 > 协会资讯 > 正文

温州经开区打造“互联网+智慧工地”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20-09-28 点击量 :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政府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是新时代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治理能力、推进党风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政府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是新时代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治理能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一次流程再造、工具创新。

  近年来,我市各地各部门积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谋划“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监管”等工作,在推进省级重大政府数字化项目落地贯通的同时,创新实施了一批具有温州特色的示范应用项目,确保我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温州都市报全媒体推出《数字温州》专栏,报道部分亮点突出的示范应用项目,展现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丰硕成果,助力我市打造成为全省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市、示范市、标杆市。

  近期,相关部门将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建工地文明创建及扬尘控制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随着各大工地逐渐复工,如何保障工地的整洁环保及人、物、环境安全成了需要解决的课题。

  近日,记者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管理站了解到,由温州设计集团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研究院承担建设的“智慧工地监管平台2.0”大显身手——实现工地环境、督促整改、竣工验收等全方面监管,推动经开区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

  监控工地有“千里眼”“顺风耳”

  扬尘和噪音,一直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工地的重点。“智慧工地2.0”平台结合了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对工地现场扬尘和噪声等检测指标的远程实时监控管理,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监管效率。

  据了解,该平台可实时监测包括PM2.5、PM10、噪音、TSP(全尘)等在内的数据,并有预警峰值设置,设置成功后,设备监测数据达到峰值时会有消息预警,持续24小时监测数据超标,系统将通知建管站工地监测人员。

  此外,通过“5G+远程监控”,工地监督管理更便捷。经开区建设工程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施工现场的互联网,可以直接在监管平台上看到各施工点的现场情景图像,也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向前端摄像机、高速球发出控制指令,调整摄像机镜头焦距或控制云台进行局部细节观察,在监督施工现场是否规范施工的同时,保证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财产安全,并对违反规定的施工企业进行处罚提供证据。

  实时识别施工人员有否佩戴安全帽

  工地的管理,重点是对人的管理。为真正解决现场人员管理和劳资纠纷等问题,该平台集成了智能门禁、通道闸管理、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等先进技术和相关物联网设备,实现实时上传人员出入和考勤数据,监督项目经理、监理人员等关键人员到岗情况,解决建筑工人管理问题。

  经开区建设工程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利用智能视频分析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技术,实现对工地施工区域人员活动与是否佩戴安全帽进行实时分析识别、跟踪和报警。

  平台还即将建设启用基于“浙政钉”平台的建设项目日常巡检、必控部位现场监督、专项检查、现场取证并开具整改通知书等功能,满足外勤监管人员移动办公和现场监管的需求,提升现场监管、调查取证、应急处置等工作手段,提高效率。

  首创建设工程联合验收机制

  “智慧工地监管平台2.0”首创建设工程联合验收机制,项目验收效率大幅提升。按照“业主委托、同步受理、集中验收、各司其职、限时办结”的要求,由企业发起验收申请,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通过系统发起联合验收通知和材料发送至法定验收部门,参加验收部门收到消息后可通过该系统做出回应并进行项目材料查看,项目验收结束后各部门可通过系统统一开具整改单,实现统一验收,集中一次性告知整改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在材料审批、质量检测报告、工程巡查整改通知等领域,该平台利用区块链、电子签章等技术,实现全面线上监管。

  截至目前,“智慧工地监管审批平台”监管工程项目386个、受理业务1797次、接收相关电子文件100826份、发出电子工程整改通知单1323余份、实名认证25728余次,区域内所有工地的现场摄像头监控安装数达102余个,扬尘数据336957条,有效提高建设工程高效服务和质量安全监管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接下来,该平台将进一步深化拓展应用,加强区域性平台信息融合,推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治理格局。


标签: 智慧工地